江西省茶叶协会
内页banner
首页 新闻资讯 乘乡村旅游快车 奏婺源绿茶凯歌

乘乡村旅游快车 奏婺源绿茶凯歌

admin 2016-09-23 726

婺源县推进茶产业优化升级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西省婺源县依托新兴乡村旅游产业,大力推进传统绿茶产业振兴,实现了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转变。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6.5万亩,年采制茶叶8200吨,加工贸易量2.6万吨,实现茶业系列产值8.5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1250元。婺源先后获得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全国首批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等多项荣誉。目前,婺源已成为江西茶业的“排头兵”,并在向中国茶业前三强的目标前进。
    一、借乡村旅游宣传效应,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促进了茶叶市场由“滞销”向“旺销”转变
    品牌是产品通向市场的“身份证”。婺源绿茶享有“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的美誉,但由于茶叶品牌多而杂,缺乏知名度高的代表性品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局面。面对困境,婺源县充分发挥“中国最美乡村”的宣传效应,大力实施“品牌兴茶”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强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婺源绿茶”品牌。一是加强整合统一品牌。成立了婺源茶业协会和婺源绿茶联合会,注册了“婺源绿茶”证明商标,成功申报了婺源绿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县内茶业企业使用婺源绿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着力打造统一的“婺源绿茶”品牌。二是强化宣传提升名气。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广泛宣传“婺源绿茶”品牌。近年来先后举办了2007“婺源绿茶”杯中国•江西首届茶业博览会、2008婺源茶文化节、2010年婺源绿茶品牌宣传月等活动,组团参加了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推出绿茶金三角,共享高山生态茶”系列活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走进婺源拍摄专题片;同时,坚持将茶业宣传纳入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的婺源旅游推介范畴,有效提升了“婺源绿茶”品牌知名度。三是规范市场维护信誉。制订《婺源绿茶——江西省地方标准》,统一了“婺源绿茶”质量标准;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婺源绿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大力开展茶叶市场规范与整顿工作,出台了《婺源县茶叶市场规范与整顿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严厉查处破坏茶叶市场秩序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提升婺源绿茶的品质和信誉。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婺源茶业众多品牌无序竞争、各自为战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婺源绿茶”已逐步成为婺源茶叶的代表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2008年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婺源县内经营茶叶的茶庄、茶叶门点达400余家,各茶叶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开设婺源绿茶专卖店40余家,婺源绿茶已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县共出口茶叶2.6万吨,是“十五”期末的4倍,有机茶占领了欧盟市场70%的份额。
     二、借乡村旅游洼地效应,大力实施“龙头兴茶”战略,促进了产业发展由“分散”向“集聚”转变
集聚发展是一个产业做强做大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婺源由于茶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龙头带动效果不明显,难以形成茶业经济的产业链。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婺源交通区位条件和城乡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婺源县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的洼地效应,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突破口,推动茶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的茶产业发展中心。一是优化发展环境。把生态工业园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各类茶业企业入园发展,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企业有了“家”的依靠。积极推进流通平台建设,已建成了拥有100个门面的茶叶市场,正在加快实施茶叶综合交易购物市场项目,着力建设一个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最大的多功能茶叶大市场。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强化招商引资。精心包装了一批茶产业项目,积极吸引大企业投资婺源茶产业。先后引进了聚芳永茶业、江西远泉集团、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涉及茶叶种植、加工以及茶饮料、茶机械、茶旅游、茶文化等各个方面,大幅拓展了婺源茶产业链。其中聚芳永茶业已建成全国最先进的茶饮料原料生产线,2010年完成产值1.5亿元,还将建设国家级茶叶精深加工研发中心。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走“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每年200万元的茶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实施了茶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示范工程,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目前全县已有茶叶初制厂574座,精制厂21座,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2000万元以上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年加工销售能力达到2.6万吨以上,除加工销售县内产的茶叶外,全国有多个省份的茶叶销往婺源,并经加工后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婺源已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县、全国著名的绿茶加工集散地和有机茶出口基地。
     三、借乡村旅游生态效应,大力实施“绿色兴茶”战略,促进了茶叶品质由“无机”向“有机”转变
进入21世纪,“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今的潮流和时尚。婺源正是因其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人向往的绿色生态家园,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振兴传统绿茶产业的过程中,婺源县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全球绿色消费,借助乡村旅游的生态效应,大力实施“绿色兴茶”战略,发展绿色生态有机茶。一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高标准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十年禁伐阔叶林”、封山育林等为重点的绿化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扎实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和水体生态保护工程,切实优化全县生态大环境。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2007年启动了每年新种万亩标准化良种茶园工程,累计新增标准化良种茶园3.23万亩,较2005年茶园面积增长了27.6%,茶园标准化水平、良种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009年国家农业部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在婺源举行,特别是婺源结合实际开创了“头上戴帽,脚下穿鞋”的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已成为该县的一张国家级特色名片。三是强化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农业部绿茶质量安全全程(GPA)技术管理体系项目和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善了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抓起确保了茶叶品质。2010年农业部抽检婺源绿茶40批次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出口检测无一例超标。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5万亩,其中有机茶基地5.2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万亩, 20个茶叶产品获得AA级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茶认证,“婺源绿茶”已成为代表绿色、自然、健康的时尚饮品。
     四、借乡村旅游文化效应,大力实施“文化兴茶”战略,促进了整体形象从“品质”向“品位”转变
    文化是婺源旅游的灵魂,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灵魂。乡村旅游传播了婺源的传统文化,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不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婺源县借助乡村旅游的文化效应,大力实施“文化兴茶”战略,努力推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成立了婺源茶文化研究会,积极推广茶道、茶礼、茶俗,挖掘出具有浓郁婺源风情的农家茶、文士茶、新娘茶等茶道艺术,使游客在品尝婺源绿茶润厚甘爽的同时,体味她的悠久历史和高雅情韵。二是积极打造茶文化的展示平台。依托婺源强大的旅游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体验游,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并投资开发了金山茶叶观光园、金竹茶叶观光园、茶文化主题公园等;精心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一流艺术水平的“婺源风情”主题演艺节目,将茶文化艺术融入其中;通过政府引导,发展了书乡茶馆、春秋茶馆、左岸茶馆等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建成了省内最大的茶文化娱乐场所——茶博府,促进了茶文化走向大众。目前,婺源茶文化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延伸了茶产业链,更有效提升了“婺源绿茶”的整体形象,使其成为文化、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婺源搭乘新兴乡村旅游产业的快车,促进了传统绿茶产业的振兴。当前,江西茶产业正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进位赶超,是摆在全省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从婺源振兴传统绿茶产业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启示一:新兴产业不仅能带来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旅游是婺源近十年来重点发展的新型主导产业,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茶产业是婺源的优势传统产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前些年很不景气,婺源县很好地利用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使茶产业发展重现生机。婺源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依托新型主导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拓宽思路、创新观念,不能用传统眼光看传统产业,产业本无新旧之分。传统与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像玩具、鞋、服装、家具等等,只要人类继续繁衍生息,这些所谓的传统产品就必然会永存,作为出门七件事之一的茶叶更不可能是夕阳产业。要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姻,与高科技嫁接,为传统产业注入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让传统产业就地改造、实现优化升级。这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也是产业导向和规划与时俱进的一个体现。
    启示二:要使传统产业发展彻底摆脱困境,一定要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产业链的延长与发展能带来全链的系统效益,产业链强调立足于资源优势,依托市场对资源和产品配置机制,促使生产行业、运输行业、加工行业、销售行业围绕“拳头产品”,互为基础、环环相扣、有序地传递经济效益,获得产品的系统效益,以系统效益为动力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新兴的旅游产业给婺源带来的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婺源茶业已融入了乡村旅游的饮食、购物、游览、娱乐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种植、集约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的链条式发展格局。所以,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采取多种方式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由“产业”到“产业化”发展。
    启示三:大力加强品牌建设,是开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金钥匙”。婺源茶业从国家的统购包销,没有品牌,到企业单打独斗,品牌多而不强,再到统一“婺源绿茶”品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婺源人正是看到了乡村旅游“一个集团、一张门票、一大品牌”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茶产业“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工程,品牌建设为婺源茶业带来了众多光环,提升了婺源茶业的整体形象,成倍提高了经济效益。要通过品牌建设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运用各种扶持政策,发挥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名牌战略实施。要加强技术服务,加强品牌建设研究,支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名牌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发挥企业的品牌建设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企业管理作为创名牌的重要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最终实现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
    启示四: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政府是主导,政府的扶持政策大有作为。一个地区有什么产业,发展什么产业,有很大的偶然性,作为一级政府,必须从现有的产业出发,筛选出适合在本地发展,有条件发展,并且目前可以快速发展的产业去大力推进,力促优化升级。婺源县在把乡村旅游确定为第一产业的同时,根据资源特色和原有的产业特点,把茶产业确定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明确提出“把婺源建成中国著名绿茶之乡,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茶产业发展中心,茶业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县级前三名”的总体目标。并用推进乡村旅游的工作力度推进茶产业,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婺源县茶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每年200万元的茶产业发展基金,把茶业工作列入各乡镇、各部门年终综合考核的内容,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引导,整合支农资金2000多万元,带动社会每年投入茶产业的资金都在1.5亿元以上,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婺源的实践证明,政府制订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十分必要,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决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发展空间等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新兴产业的良性集聚和落后产业的整合提高。

    (来源:农安网 作者:婺源县委政研室 洪源平、董跃华;婺源县茶业局 王永刚、程根明)

联系电话:0791-86208057    传真:0791-86208057

地址:南昌市省府大院东四路龙式大厦C座二楼

Copyright © 2017-2024 江西省茶叶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1010850号

茶协服务网点查询

江西省茶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