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到赣州市部分产茶县调研中了解到,赣州市人民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文)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2012]51号文),赣州市政府(2013年12月25日)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了把赣南建成我省重要茶叶产区的发展目标:在2015年茶叶面积达到25万亩,到2020年茶叶面积达到35万亩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在种植、销售、品牌、市场等七个方面的个体措施;加大了组织领导、扶持力度、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的保障力度。在赣南茶文化研究会弘扬茶文化,上联政府、下联企业、服务茶农的中介引导下,赣南茶产业的发展,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在赣南茶文化研究会“大力引种安吉白茶座谈会”年会上了解到,全市仅安吉白茶发展,从2009年推广面积不到3000亩,到2013年达到了13000亩。现在,全市茶园面积在2012年15。25万亩的,2013年超过18万亩。在全省茶产业较为后进的赣南,近年来茶叶面积每年超过2万亩速度递增是可喜的!目前,全市有三个全国重点产茶县(上犹、崇义、宁都);二个全国百强企业(瑞金武夷源集团、天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面积超过万亩县(市)3个(会昌、瑞金、兴国);茶叶面积超过5千亩的3个(于都、定南、龙南),发展势头强劲。以上犹县为例:在2008年茶叶面积仅4万亩,2012年就达到7.49万亩,2013年超过8万亩,正向10万亩迈进,更可喜的是该县列入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县之后,今年被评为“2014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究其原因,该县县委、政府高瞻远瞩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对新开发茶园每亩奖励600元,获得省市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奖励5万元和2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奖5万元,获及全国、全省金奖的分别奖5000元和3000元,对外地开办“上犹绿茶”专卖店的奖5万元等。弘扬了茶文化,发展了茶经济,促进了茶旅游,发展壮大了茶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全市茶产业的发展。如龙南县利用本县九连山低纬度、高海拔的资源优势,江西恒泰林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发林农产业。2010年以来推广林茶混交,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茶园5100多亩,仅安吉白茶就达500亩,为高起点做大做强茶产业,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茶科所成立了县茶科所,依靠科技指导产业发展,公司生产的“格物之源”白茶,经检测,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是绿茶的2-3倍,浓香鲜爽,品质特优。在名茶评比中,2012年获上海国际茶博会“中国名茶”评比金奖。
我会熊柏林秘书长和李更新副秘书长先后到于都、瑞金、会昌、宁都等县调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于都盘古龙珠茶场了解到,该场“盘古龙珠”茶2012年评为全省十大名茶之后,2013年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同时,荣获了2014年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2013年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和“2013年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称号。在瑞金市,武夷原茶2013年获得全国驰名品牌之后,又开发了茶事服装、茶事工艺品,开拓创新弘扬了茶文化,拓宽了茶旅游,其创新理念在十月五届厦门国际茶博会特装区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参展商的一致好评,并表示明年将扩大展区组团参展。在会昌,我们看到,全县茶叶发展到2万亩,今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庄溪名茶”荣获“2014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在宁都林池茶场看到,正在实施的2013年省(市)下达全国重点产茶县(上犹、崇义、宁都)每县300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开发项目(每亩省补贴400元,县补贴100元)优惠政策,县领导重视、局领导亲自抓,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我们相信,在市“实施方案”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地处亚热带南沿低纬度高海拔的独特气候和地理优势,推广乔灌混交、林茶混种,发展林下茶叶经济,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促进(红色、绿色)茶旅游,壮大赣南茶产业。
另外,赣南茶业要挖掘历史丰富资源:在宁都,历史上宋代有饮食“芥茶”的记载;上犹、崇义有不少历代朝廷“贡品”名茶;崇义发现了富硒资源,生产出了高山富硒茶,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建起的赣南第一个茶业学校;石城有超300年的历史名茶——“通天寨岩茶”、超百年历史的护肝保健“石城茵陈茶”;瑞金、石城至今还有饮用古法生产的“煎茶”、“竹筒茶”,和客家民间生日、节日食盐茶、擂茶的习惯延续至今。还有,遍布赣南山区(林区)丰富的藤茶资源急待开发,据江西东南康臣生物科技公司了解到,其藤茶黄酮含量高达(粗制提取物的)26.24%,并开发了“特强型利咽含片”和“藤茶黄酮牙膏”等系列创新产品,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我们深信,在市、县政府的重视、引导下,对历史名茶资源的传承、挖掘、开发、创新和发展,必将得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