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茶叶协会
内页banner
首页 新闻资讯 中华茶痴“傻教授”

中华茶痴“傻教授”

admin 2016-09-23 648
 清朝曾有一幅讥讽文人的对联:“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此话不知对多少文化人产生的作用力进行了否定。但是,当旧话重提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象在全国茶文化界一位酷似陆羽的“茶痴”,他七旬有五,怀着信念,为了推动我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乎跑遍了江西赣州和全国的茶产区,传经送宝,茶著等身。让人难以预料的是他还带着资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竭诚打造“中国茶文化第一村”,让晓起村旧貌换新颜,当地的老百姓,把这位彻头彻尾的“傻教授”事迹,当成茶余饭后的评书给人们来讲述……

    他是谁呢?他名叫陈文华,原是江西社科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考古学和茶文化专家。
    一切都源于痴情。那是2004年春茶飘香的时节,素有我国绿茶“金三角”美誉的江西婺源县,特邀请他为该县协办茶文化节活动。就在这次茶会上,海外宾朋蜂拥而来,远离了城市喧嚣的文人雅士们,把该县江湾镇所属的一个名叫晓起村的古老村落从前到后参观了个遍。因这村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公元874~880年),具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称,依山傍水,樟树参天,民居建筑纯属徽派,风格淳朴素雅,一条青石板路通向山村深处,就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全村400多人口,自唐至今一直以种茶为生,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村前村后、屋前屋后到处都是茶树,是典型的传统茶叶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发展滞后,茶叶卖不上好价钱,上好的春茶不过几块钱一斤,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只剩下一些老少妇幼在守家园。当大伙尽兴参观了村里头一座古旧的房屋里,一台水力带动的加工茶叶的揉捻机时,陈文华心动了,他在恋恋不舍的回头张望着,这是他带人第二次来参观这台制茶揉捻机,这是纥今为至,他所发现的在赣州地区保留最为完好的元朝的制茶机,颇有茶叶加工中的“活化石”价值。若现在不加强保护,随着房屋的破烂,人手的失传,很可能废弃,几乎就了断送了这里的茶文化之根。此时,正是夕阳西下,满目青山绿水,加之晚归的庄稼人纷纷都进入到了自家的院子里,更显宁静中的诗情画意。这一切,冲击得性情中的陈文华热血沸腾。
    外面的城里人,都想来到晓起村看一看,转一转,体验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而这个村的村民们,都想离土离乡,进城打工挣现钱,养家糊口。城乡的差别让全村已是人去楼空,草比茶高,村里仅剩一头耕牛,就连有些肥沃的良田都无人愿意耕种了。看到这种景象,陈文华心头不由得阵痛起来。他忙问村干部:“处在旅游景区的美丽村庄,为什么不开发呢?”回答是:“没有资金,也不知道怎么开发……”随口的回答,让陈文华心情更加沉重。
    回到南昌不久,陈文华又来到了晓起村,他找来了制茶揉捻机的主人,申明要买下这台机器,租赁承包,与他们合伙经营这个作坊。对方一看陈文华是实心诚意,给价合理,又要与他们联手干,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当然同意。岂不知,当陈文华返回南昌家中,他花钱买茶捻机的事,就在亲朋好友和同志们中间传得纷纷扬扬,哎哟,老陈脑子进水了,进山花钱去买茶捻机,不知葫芦里头卖的是什么药?
    首先是爱人程光茜质问他:你搞研究,不必把这机器全买下,咱家得是钱多的没处花?
    陈文华解释说:我担心这台机械变成了一堆烂废铁,是在想法子保护它。一种文化人的自觉意识与行为,让老伴得到了理解。
    没过几天日子,陈文华又要去晓起村,程光茜更是不理解,就问他:难道晓起村有什么人间仙境,勾引得你南昌城里,赣水江岸的老干公寓都住不成,非得要去那个遥远的小山村去过农家日子,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她不忍心陈文华一个人去跑,便随同去看个究竟。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当陈文华引领着夫人一边参观一边解释时,又对一处百年民居的砖木结构的小楼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即要产生再此买下的念头。程光茜问:这个破破烂烂的旧屋子,买这有何作用?陈文华解释说:这是徽派建筑,很有代表性,开发茶之旅游,用来接待游客食宿,就是最好的农家乐……但是,夫人坚决反对说,你干这就是白扔钱,没效益,咱们家也不让你拼着老命来赚钱啊!……但陈文华注意已定,就按人家要价,30万元一次付清。
    陈文华的举动,是不是要隐居上晓起村,渴望过上与世无争的神仙般的日子,若常人这么想,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二 
    陈文华要到偏远的晓起村当农民去了,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更疑惑不解,这古稀老人图什么?
    这个晓起村,有上村与下村之分,陈文华去的上晓起村。两村板石路相连,加之下晓起村连着公路,交通旅游业十分火爆。这让上晓起村村民们十分眼红,他们一听陈教授要驻村搞开发,大家都是喜出望外,用他们的话说:只要有了能人来,不愁村里面貌变不了!
    来村没多久,陈文华就忙碌起了茶叶揉捻机和民居的装修之事。有一天,他和村里几个干活的乡亲们闲扯时得知,村里正在组织村民要整修村落道路,拆去旧板石,铺垫柏油路,为了喜迎游客创造交通上的便利条件……陈文华一听,胡闹,这样就会破坏原来的青苔色的风貌,使民俗村特色暗淡。他立即寻找到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费尽了口舌,打比方,讲道理,终于说服了村民们,青石板路总算保住了。但老实巴脚的村民们在问他:你来我们村里准备给我们做什么?陈教授坚定的说:我是要来打造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不少村民听后,半信半疑,茶文化能让庄稼人富起来,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陈文华是要让茶文化承载起这里百姓的致富希望。当他将这个口号喊出后,首先在全国茶文化界刮起了一股阵阵春风。就连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等全国著名作家、记者和书画家们,纷至沓来的视察指导或采风与写生,给这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当大家共同汇聚到这个“弹丸之地”的上晓起村时,踏着洁净的青板路,在流水潺潺的河堤上,走村窜户,参观祠堂,亲自进茶园采茶,当场采用水力茶叶揉捻机加工茶叶,然后冲泡品茗,观赏这江南徽派建筑民居独特的风光,天地人自然溶合一起,确能给人有一种超脱之感。
    陈文华是中华茶人联谊会聘请的高级顾问,是全国闻名的茶文化活动专家,能够凝聚起众多的茶人之心,大家以上晓起村为舞台,比较频繁的举办茶会活动,交流茶艺,探讨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这些新鲜时尚的文化元素,加之人流、物流、信息流,让山里头的百姓们眼界大开,观念不时发生着新变化。当地的农家娃,都愿意到他创办的茶客栈来打工,争学茶艺师,大有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态势。与此同时,村里的“农家乐”客栈,勃然兴起,旅游纪念品和当地的“土特产”,不时也走俏起来,晓起村里头的村民们,守住家门口,就能赚大钱,不时对这个精神抖擞的陈老头儿,也刮目相看起来,被称为村里的“活财神”!

三 
    小山村连着大社会,随着上晓起村“知名度”的口碑不断的向外传颂,发展旅游业一直看好的下晓起村有了竞争的对手,相邻的两村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有些人更不明白,一个贫弱书生的老人来到,会让一个村里的面貌大变,大家纷纷猜测,陈教授是有来头的,肯定是上面拨给他了一笔钱,让他在此建设一个新农村……当许多不知实情的村民在向他讨去真相时,简直让陈文华哭笑不得,只是淡淡回答道:这全是我个人的行为和事情……村民们更是疑惑不解,天底下还有这么傻的教授,比雷锋还要傻!
    那么陈文华傻到了什么程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文华就是这样想的。他要做到春天耕耘,秋天收获。首先复活了这里保存着一台古老的水力驱动的木制捻茶机;同时又办起了上晓起茶客栈,村民干活他给发工资;他接着又创办起村里幼儿园和农民夜校,让农村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也让村民们先富“脑袋瓜”,再富“口袋子”;根据农民意愿,成立起农民生产合作社,他任社主任,风险他担,让利农民。譬如他针对每年国庆黄金周,要绘建出上晓起村秋来菊花分外香的美景,动员村民铲除油菜种菊花,损失他来按亩赔偿,占用了稻谷田,同样也是此办法,村民扳着指头一算,太划算了,这就是小田变大田,死钱变活钱,农户抱成团,都乐意跟他干。中耕除草,他给干活的村民每人一天50元的报酬,这一下连七老八十的老汉老婆都赶来了,管理人员一阻挡,他们都说:我们挣陈教授的钱,又不让你掏腰包,你心疼啥你?陈文华害怕伤了老人的心,就答应让他们来,报酬也不减,从不给劳动者打白条,当场兑现。他常想:有茶农的微笑,才有香茗的味道。他这大方的举动,乡亲们都叫他“傻教授”!
    没有“傻教授”的举动,那有今天晓起村的景致。五年过去了,看眼前,山坡上有原生态茶园,生产的晓起毛峰茶供游人品尝;水口岸边千年古樟参天,浓荫蔽日,长流不息的溪流水面,树影倒映,碧波荡漾,多个竹伐供人划游,百余平米的草地上,插着太阳伞,摆放着白色的桌椅恭候外来人品茶;左侧的制茶作坊内,有古老的水转捻茶机械和水传动杀青炒茶,还有品茶室、茶艺画廊,可供游客食宿的茶客栈干净整洁;更为突出的是村中的清代祠堂里头,办起了“古今茶画展览馆”,展出了唐、宋、元、明、清代以来的著名茶画100余幅,使得“茶文化第一村”的内涵更为名副其实。更让这里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天地,致富有奔头。
    这里我还要强调说明陈文华,他不是中国富人榜上的老板富翁,也不是“爆发户”。他到上晓起村投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全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回报人民的一种良知与责任感,他用的钱全是他工资和家庭积蓄以及稿费与讲课费,五年下来,上百万元打了个水漂。这照夫人程光茜的话说:老陈这人干什么事,只要认准了,不需商量与强求别人理解,宁可挣死牛,也不愿打住车!这几年,他吃苦受罪的事情只有我知道,舍弃小家为大家,困难他一人扛,效益村民来分享,吃苦耐劳换来了他富足的精神生活!所以,家里人都支持他。去年,就在他十分艰难困苦时,由于资金缺乏,好多项目还不能实施,大儿子从香港回来看望劳累瘦弱的父亲,心疼敬重的受不了,但他理解父亲,支持父亲,一下子就给他30万元,让他把自己力所能极的事情做好,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墙里开花墙外香!陈文华的行动,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闻知此事后,专程来到上晓起村采访制作了专题片——“恋上桃花源的人”,详细报道了陈文华其人其事,这下可是窗户里头吹喇叭——明声在外呐!笔者激动的收看后,不远千里去采访,站在晓起村,情不自禁,随口就吟道:“情系桃花源,人生第二春。造福晓起村,口碑传万家。”这也是我国茶文化界对陈文华共同肯定的心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陈文华是在与时俱进的征途上,自觉奉献着新中国知识分子为民排忧解难的一种博大的爱心。他不拘泥将长篇大论只能在“纸上谈兵”,而且是将深度广度的论文书写在中国乡村最广袤的土地上,其生命力会常绿常青。当这个“傻教授”成为陈文华的代名词时,为此,颇具权威的解释要数江西省社科院院长傅修延的评价:“一个在田间地头得到广大农民朋友认可的学者,是在老樟树下,用朴实的讲述吸引打着赤脚的农民,来放下锄头倾听而又讨去致富真经;陈文华是与在茶树下长大的茶农平等展开交流的学者……他的研究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将社会关注的热点与学术事业结合在一起。”是啊,陈文华成了一种存在的现象,显现成了一种人生的态度,顺其自然的就升华成了一种精神境界!

联系电话:0791-86208057    传真:0791-86208057

地址:南昌市省府大院东四路龙式大厦C座二楼

Copyright © 2017-2024 江西省茶叶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1010850号

茶协服务网点查询

江西省茶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