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犹县在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新农村特色支柱产业和重要富民产业的战略决策,推动上犹传统农业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在上犹生态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体系,成功列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县”、“省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县”、“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上犹县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找准发展优势,把生态茶产业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持之以恒地推进
发展任何一个农业产业,都应全面审视地理、气候、资源、传统、市场等要素,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上犹确定发展生态茶产业,主要具备六个明显优势:一是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上犹有一半的乡镇是库区乡镇,是典型的库区山区小气候,非常适宜种植茶叶。二是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全县山地面积为17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75%,其中丘陵面积达50万亩,低于25度的面积达83301亩,这些山地适宜开发建设茶园基地。三是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唐朝就有产茶的记载,而且小有名气。全县基本形成了基地、加工、营销、品牌等较为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是全省主要产茶县之一,农民对种茶的积极性比较高。四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全县现有茶叶科技人员102名,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6人,茶叶技工758名,茶叶技术力量和科技水平能基本适应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茶叶是高附加值产品,属于健康绿色食品,蕴育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六是具有较大的政策资源。茶产业是上级重点扶持的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保障全面有力。基于以上明显优势,上犹县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以“三年搭框架、五年打基础、十年成体系”的韧劲,通过政策扶持和龙头带动,鼓励全县农民种茶增收致富,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实现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值2亿元、成为全省茶叶大县的目标。
二、把握发展规律,成体系推进生态茶产业建设
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长期性、综合性、精品性和富民性的特点,上犹县坚持走规模化、基地化、市场化、品牌化、组织化茶产业发展道路,成规模、成品牌、成体系推进茶产业建设。围绕这个发展思路,主要抓了六个重点:
1、抓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以油峰有机茶、五指峰高山茶、梅岭有机茶为重点打造三个茶叶产业圈,建设了犹石嶂、五指峰、营前、园村、梅岭五大茶叶基地,推动了上犹茶叶迅速成规模,有效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
2、抓苗木品种,从源头上保证优质高效。建立了2个良种繁育基地,大力选育优良无性系新品种,同时在茶苗选择、繁育、供给、栽种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提高了良种率。在培植好赣茶3号等本地良种的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广乌牛早、龙井43、迎霜、乌龙、金观音、福鼎大白等良种。
3、抓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制定了全市第一个茶叶地方性标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标准,修订了有机茶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程等五个规范,编写了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导等培训教材。同时,参加了全省标准茶园创建,启动梅岭有机茶标准示范区建设并通过了国家考核发证。
4、抓品牌整合,带动整个产业层次提升。上犹县从绿茶品牌做起,兼顾扶持发展白茶品牌,着力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按照母子品牌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把众多品牌整合成“上犹绿茶”,下设各子品牌。目前已启动“上犹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工作,制定了《使用“上犹绿茶”商标的具体要求》,完善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地方标准的监督机制,所有品牌必须通过QS认证,争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对不达标的茶叶产品,坚决抵制上市。
5、抓营销体系,拓宽销售渠道。在营销网络上,推行茶叶电子商务营销,培育上犹绿茶知名域名,加强市场网络建设,扩大上犹绿茶在全国茶叶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在县城建设茶叶一条街,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国内大城市建设批发中心、发展连锁专业店等多种方式,实现上犹绿茶进大城市、大超市。在宣传推介上,加大广告投放和宣传推介力度,定期举办好茶叶论坛、品茶会、名茶评比、制茶能手大赛等活动,提高上犹茶知名度。在产品层次上,坚持开发名优高档茶市场和中低档茶市场相结合,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在巩固名优茶、礼品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宗茶生产,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6、抓综合开发,发展复合型茶产业。整合茶叶生产、茶艺表演、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美食等功能,重点打造1—2个融“高效经济园、优质生态园、旅游风景区”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茶园。借鉴广东雁南飞模式,以犹石嶂至园村茶叶片区为依托,打造茶叶观光旅游带和后花园,延伸生态茶产业链。
三、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生态茶产业良性快速发展
1、调动农民积极性。全面落实茶叶基地开发的优惠政策,由县里免费提供苗木,统一配套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对于开发50亩以上的农户,可以在基地上建房,不但在土地审批上给予支持,还整合深山移民、农村危房改造、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给予支持。
2、大力培植龙头。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大户带农户”的模式,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型、科技型、示范型的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化运作、一体化经营,依靠合作社结成利益联盟带动农户增收。
3、加强资金保障。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差,需要大量资金保障。主要畅通三条渠道:一是整合资源扶持发展,重要整合林业、水保、交通、扶贫等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二是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精心包装、争取全省茶叶开发示范县和国家茶叶良种繁育基地,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三是吸纳民间资金,加定优惠政策,坚持引进客商开发,鼓励干部开发,吸引农户开发,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建设。2009年以来,县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撬动了近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开发。
4、强化技术力量。以县茶果局茶叶站的技术人才为骨干,在全县茶叶生产的重点乡镇配备专业的茶叶技术人才。同时聘请国家、省、市茶叶专家作为茶产业技术顾问,指导茶叶发展。注重优秀人才的优化组合和培养,采取长训、短训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5、推行部门联动。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需要加强领导,强化协作,合力推进。上犹县对各涉农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分解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全程、全方位的服务和帮扶,同时成立县协会、乡镇分会、基地分会等民间组织,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
6、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走生态建园之路,按照“山顶戴帽、山腰披带、山脚穿靴”模式,科学适度开发产业基地,对山顶的植被、山腰的阔叶林尽量保留,在山脚适当种一些树木,达到既涵养水分、又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